非東方禪法學會網路論壇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

 
首頁歡迎頁Latest images會員註冊登入
導航
 歡迎頁
 討論區首頁
 會員列表
 個人資料
 常見問題
 搜尋
 佛教月曆
搜尋
 
 

結果按:
 
Rechercher 進階搜尋
最新主題
» 醉奇雲想犯「不飲戒」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醉奇雲勿犯酒戒 2013-11-10, 11:21 pm

» 本論壇即日起停止留言及註冊。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admin 2011-10-23, 1:04 am

» 徹悟禪師語錄1B-03 - 大安法師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Kilosa 2011-10-22, 7:02 pm

» 《諸法無行經》云【如此法者不應在新學菩薩前說】?這是什麼法呢?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唐岐 2011-10-18, 2:04 am

» 禪宗索妄語篇轉貼:誰入地獄(景德傳燈錄卷10)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唐岐 2011-10-18, 2:03 am

» 轉貼:《佛說大安般守意經》禪修理要之研究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大地之子 2011-10-18, 1:51 am

» 平常人指出禪行者(醉奇雲)皆以識知,不以智取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大地之子 2011-10-18, 1:48 am

» kao指出禪行者(醉奇雲)沒禮貌及遭臨濟祖師附身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艾絲 2011-10-18, 1:45 am

» 意見與建議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雨花落 2011-10-18, 1:44 am

» 禪行者(醉奇雲)遭台壇慈秀警告不要提及台壇人事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由 Kilosa 2011-10-18, 1:42 am


 

 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

向下 
2 posters
發表人內容
美朵瑪
群組:女眾
群組:女眾
美朵瑪


性別 : 女

文章數 : 55
功德 : 73323
威望 : 11
注冊日期 : 2010-11-17
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: 西藏佛教寧瑪派
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Empty
發表主題: 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   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2011-05-04, 11:26 am
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
引言回復 :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buddha-sex/article?mid=10&next=9&l=f&fid=8

漢語佛典之淫欲問題探究(本論5)

第五節 淫欲與解脫

壹、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

印順法師在〈初期大乘與在家佛教〉[1]提到:「至三十八年出版《佛法概論》[2]﹐提出『淫欲不是生死根本』的看法﹐原因是:『有情是可以沒有性欲的﹐如欲界以上;即如一類下等動物﹐也僅依自體的分裂而繁殖。所以論到情愛的根本﹐應為「自體愛」。』這段話﹐後來有許多人拿來當放縱情欲的藉口﹐甚至以此強調『出家無用論』。淫欲正是由『自體愛』出發的『我所愛』﹐放縱情欲﹐又如何能解脫生死根本呢?」其後法師又在《華雨集》<答昭慧尼>[3]一文中提到:「淫欲不是生死根本﹐但在現實人間﹐淫欲『是障道法』﹐這是我從佛法得來的理解。」
從上文透露出兩個問題﹕一、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?二、淫欲是否障礙解脫道?在第二節〈淫欲的起源〉曾經引用經文說明﹐人類因為不淨行而有胞胎﹐這似乎表示了「淫欲」是產生生命的主因﹐關於這點﹐印順法師引用了自體分裂的生物為反例﹐說明「淫欲」與「生殖」之間的非必然性﹐而我也曾經在〈問世間「性」為何物〉[4]中舉例論證﹕「性交不一定為了生殖﹐如避孕﹔生殖不一定透過性交﹐如試管嬰兒。」所以﹐把這個問題點再向上追溯一個層級﹐也就是說﹐真正生死輪迴的根本是「貪愛」(自體愛、無明[5])﹐應該是正確的﹐《圓覺經》[6]說:「一切眾生從無始際﹐由有種種恩愛貪欲﹐故有輪迴﹐若諸世界一切種性﹐卵生﹑胎生﹑濕生﹑化生﹐皆因婬欲而正性命﹐當知輪迴﹐愛為根本﹐由有諸欲﹐助發愛性﹐是故能令生死相續。」《佛名經》[7]也說﹕「有愛則生﹐愛盡則滅﹐故知生死﹐貪愛為本。」因此可以說﹐「貪愛」才是生死的根本。
至於印順法師所說:「淫欲正是由『自體愛』所出發的『我所愛』」,而什麼是「我所」呢?《大寶積經》[8]說:

何名我所﹖謂﹕「貪欲故﹐名為我所﹐以於諸欲與身和合﹐即起貪心﹐起貪著已﹐能壞戒蘊﹐......如是等過﹐皆由貪欲﹐起男女想及以命想﹐是我所有﹐名為我所。」

如上所述﹐因為貪欲而有我所之心﹐於男﹑女起「是我所有」的念頭﹐但是﹐這是否是淫欲的主因呢﹖《起世經》[9]說:

諸比丘!閻浮提人、瞿陀尼人、弗婆提人,悉有男女婚嫁之法。鬱單越人無我、我所,樹枝若垂,男女便合,無復婚嫁。諸比丘!諸龍、金翅鳥、阿修羅等,皆有婚嫁,男女法式略如人間。四天王天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、魔身天等,皆有婚嫁,略說如前。從此以上所有諸天,不復婚嫁,以無男女異故。

根據經典,北俱蘆洲的眾生沒有我、我所,卻還是有男﹑女的性行為,他們只是沒有婚嫁罷了﹐因為﹐婚嫁是一種彼此擁有的「我所」﹐既然沒有「我所」﹐就沒有婚嫁的必要﹐然而是否以「我所」作為淫欲的主因是值得商榷的﹐所以我個人認為﹐淫欲真正還是來自本文定義中的「樂受」這個概念。

貳、淫欲是否障礙解脫道

淫欲障道,本來應該沒有疑問,如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[10]:「若染色欲,於生梵天,尚能為障,況得無上正等菩提?」但是在《諸法無行經》[11]與《維摩詰所說經》[12]等經文中,曾經有「勿分別貪欲,貪欲性是道」﹐以及「婬怒癡性即是解脫」等說法,令人困惑。本單元擬透過整部佛教史的發展,來探討佛教對淫欲的態度。

一、淫欲障道

根據《阿含經》[13]的記載:阿梨吒比丘心生惡見說:「行欲無障礙」,被其他比丘勸告應捨去這個惡見﹐他卻不聽,於是諸比丘告知世尊,而後世尊呵責阿梨吒比丘說:「欲有障礙」。在原始佛教中,佛陀是無數方便呵責欲望的,對於欲望的諸多譬喻,在前面已經有所探討,更可以看出佛教的立場,所以,阿梨吒比丘說:「行欲無障礙」,被認為是惡見,是容易理解的。
到了般若系的經典,也是主張「淫欲障道」的,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[14]說:

爾時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天皆大歡喜,各自念言:「我等當作方便令是菩薩離於婬欲,從初發意常作童真,莫使與色欲共會,若受五欲障生梵天,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以是故﹐「舍利弗﹗菩薩摩訶薩斷婬欲出家者﹐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﹐非不斷者。」

二、淫欲是道

佛教經過「性空」思想之後,一切法的終極皆是空、無自性,因此就其本質而言,「淫欲」的本質也是畢竟空而了不可得。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[15]說﹕「文殊師利以出家身分﹐『不現佛邊﹐亦不見在僧眾﹐亦不見在請會﹐亦不在說戒中』﹐卻在『王宮采女中﹐及在淫女﹑小兒之中三月』安居。這表示了有個人自由主義傾向的大乘行者﹐藐視過者集體生活的謹嚴律制。……又如『大乘佛法』以勝義諦為先﹐尤其是『般若經』的發揚空義。……在『一切法空』的普遍發揚中﹐不免引起副作用﹐……『佛法』與『大乘佛法』的相互抗拒﹐談空而蔑視人間善行﹐龍樹的時代﹐已相當的嚴重了﹗」經過這一層轉折之後,在《諸法無行經》﹑《淨名經》等經文中﹐就產生了「貪欲是道」或「淫欲是道」的說法﹐在《維摩經略疏垂裕記》[16]引《諸法無行經》中喜根和勝意的故事﹕

過去師子音王佛滅後﹐有二比丘﹕一名﹑喜根﹔一名﹑勝意。
喜根弟子聰明﹐樂聞深義﹐其師但說諸法實相﹐語弟子言﹕「婬欲癡相即是實相﹐無所罣礙﹐以是方便﹐無瞋﹑無悔﹐得無生忍。」
勝意持戒頭陀﹑四禪﹐弟子根鈍﹐多求分別﹐勝意語諸比丘﹕「當知喜根誑惑諸人﹐入邪見中﹐其言婬欲是無礙法。」
是時喜根作是念言﹕「是人大瞋惡業所覆﹐當墮大罪﹐我今當為說甚深法﹐作後世因﹐即集眾僧﹐一時說偈云﹕『婬欲即是道﹐恚癡亦復然等。』」三萬天子得無生忍﹐八千聲聞皆得解脫﹐勝意即時身陷地獄﹐受千萬億歲苦﹐喜根即今東方寶嚴土光踰日月佛也﹐勝意即是釋迦。

另外﹐《羅摩伽經》[17]善財童子參訪婆須蜜多女的故事﹕

善男子!若天見我遍一切處,天光瓔珞以自嚴飾,為天女形;若人見我﹐我以上妙色清淨慈心而自莊嚴﹐為童女形;非人見我﹐我現非人女形,端正殊妙遍非人處;若有眾生來至我所﹐起婬怒癡﹐無有是處,唯得菩薩無受正法,恒為眾生說清淨解脫離苦法門。聞我名者﹐得厭離觀,速得成就功德三昧,身心寂靜﹐無有障礙;見我形者﹐即得歡喜三昧;聞我聲者﹐即得無量聲藏三昧;聞我名者﹐即得歸依佛法僧寶﹐即得諸佛剎普現色三昧;若有眾生與我同止者﹐即得解脫光三昧;若有眾生諦觀我者﹐即得寂靜莊嚴三昧;若有見我頻申欠呿者﹐得壞散外道三昧;若有眾生觀察我者﹐得一切諸佛境界光明三昧﹐若有眾生與我言者﹐即得守護攝受一切眾生藏三昧;若有眾生為我搔痒者﹐即得一切德集花藏三昧;若有眾生親近我者﹐即得一億無染離欲莊嚴菩薩無著無極明淨一切智境界法門。

上述的經文﹐不僅沒有否定欲望﹐反而更肯定淫欲的本質是空﹐透過對於欲望的如實了解﹐能夠解脫自在﹐印順法師《華雨集》<淫欲為道>[18]指出:「依經文說,這是大菩薩化度眾生的一門方便。......依佛法的傳說:不同類的眾生,有不同類的『淫事』,如『二二交會』的,『相抱』的,『執手』的,『相顧而笑』的,都能滿足『淫事』而『熱惱便息』。一般眾生滿足了淫欲----『熱惱便息』,但不久又有淫欲熱惱的需求。婆須蜜多可不同了,從顧視,執手,抱持,接吻的行動中,能使眾生永離貪欲。這顯然是『以欲離欲』的法門;與後起『秘密大乘』的無上瑜珈,雖還沒有完全一致,但到底傳達了從淫欲中離欲的消息。」《宗鏡錄》[19]說:「又有『染愛法門』,如和須蜜多,女人見人女,天見天女,見者即得見佛三昧﹑執手者得到佛三昧﹑嗚者得極愛三昧﹑抱者得冥如三昧。」
第四節〈譬喻與示現〉提到,佛教因為有「空性」思想、「佛性」思想,所以菩薩知道「淫欲之性」是畢竟空,眾生具有「佛性」是畢竟清淨的,《華嚴經隨疏演義鈔》[20]說:

文中廣說三毒四倒悉皆清淨,廣說貪欲﹑瞋﹑癡性皆空寂,故二如《淨名》﹕「行於非道者」,即第二經<佛道品>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:「菩薩云何通達佛道?」維摩詰言:「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。......」又云:「云何為如來種?」文殊答云:「有為為種,無明有愛為種,貪恚癡為種等結,云六十二見一切煩惱皆是佛種。」......經云:「示受於五欲﹐亦復現行禪,令魔心憒亂﹐不能得其便,火中生蓮華﹐是可謂希有,在欲而行禪﹐希有亦如是,或現作婬女﹐引諸好色者,先以欲鉤牽﹐後令入佛道。……」
……引《無行經》文﹐前曾一用取貪欲空性則用初義﹐今取即道亦如《智論》第七﹐喜根菩薩為於勝意菩薩而說偈言﹕「婬欲即是道﹐恚﹑癡亦復然。」

「或現作婬女﹐引諸好色者,先以欲鉤牽﹐後令入佛道」﹐是很聳動的主張﹐在原始佛教是不可能出現這種論點的﹐大乘佛教之文殊師利系經典﹐以性空﹑智慧為主的法門﹐重視萬法的實相﹐《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》[21]說:

罪福性空出普賢行法,婬欲是道出《無行經》,乃大乘之通說。......大德僧聽此利吒比丘作如是語,行婬欲非障道法,若僧時到僧忍聽僧﹐今與利吒比丘作訶諫﹐捨此事故,阿利吒莫作是語,莫謗世尊﹐謗世尊者不善,世尊不作如是語﹐世尊無數方便說行婬欲是障道法,若犯婬欲即為障道。

三、結辯

淫欲障道與否?底下我將試圖以《維摩經玄疏》[22]和《維摩經略疏垂裕記》[23]來釐清問題:

此經云:「婬怒癡性即是解脫。」今明「婬怒癡性」,即是《勝鬘經》明「自性清淨心」。

......斷與不斷者,曰事有斷,曰理無斷,故今云「婬怒癡性」,而不云「事」也。......失意者謬執經文,遂以婬欲為道,《無行經》意,事理亦然。

從上面兩段經文可以知道,「淫怒癡」三毒是不好的,但為什麼說它們是「道」
或「解脫」呢?因為在佛教中的如來藏思想,認為在「無常、苦、無我、不淨」的背後,一定有「常、樂、我、淨」的「自性清淨心」(也就是本文第三十三頁的「心性本淨」),所以三毒的本性是畢竟清淨的,這是就「理」上來說;可是就「事」相上來說,三毒是煩惱,是要斷除的,不明白經文的人,把「理」和「事」混淆了,才會引起這樣的誤解。
正因為有這樣的混淆,所以佛教到了後來,種種言論一一出現,《廬山蓮宗寶鑑》[24]說:

(1)今有一等愚人,一向說空﹐撥無因果,步步行有,口口言無,便道﹕「飲酒﹑食肉不礙菩提,行盜﹑行婬無妨般若。」

(2)今有愚人不識佛法,坐吾教中妄說夫婦是一合相者﹐誤矣!蓋其情生智隔,想變體殊業累殃深﹐背因昧果,曲解聖典﹐毀辱教門,淨業正宗豈容是說。

(3)今有一等愚人,常行異教,詐稱蓮宗弟子,妄指雙修 通婬穢,造地獄業,迷誤善人,沈迷欲樂,甘墮險坑,豈不謬乎。

《首楞嚴義疏注經》[25]也說﹕

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,男女二根即是菩提、涅槃真處。彼無知者信是穢言,此名蟲毒魘勝惡鬼﹐年老成魔﹐惱亂是人﹐厭足心生﹐去彼人體﹐弟子與師俱陷王難,汝當先覺﹐不入輪迴﹐迷惑不知﹐墮無間獄。

佛教向來是呵欲的﹐即使如大乘佛教﹐也是就真諦的「理」上說「自性清淨」﹐若是不明教理﹐妄自迷惑於「事」相上的煩惱﹐甚至以此為解脫道﹐這不是佛教的一貫立場。

[1] 〈初期大乘與在家佛教〉,印順法師述意·昭慧記,獅子吼雜誌,第32卷,第5期,82/5/15,p2。
[2] 《佛法概論》﹐p83,印順法師著,正聞出版社。
[3] 《華雨集》(五)﹐p249﹐印順法師著,正聞出版社。
[4] 詳見附錄一〈問世間「性」為何物〉之「釐清觀念」。
[5] 《大寶積經》說﹕「無明是生根﹐女人是欲根。」大正藏十一冊p15b。
[6] 大正藏十七冊p916b。
[7] 大正藏十四冊p215b。
[8] 大正藏十一冊p5ab。
[9] 大正藏一冊p345a。
[10] 大正藏五冊p17b。
[11] 大正藏十五冊p752a。
[12] 大正藏十四冊p548a。
[13] 大正藏一冊p763b~764c。
[14] 大正藏五冊p17ab。
[15] 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﹐p127~128﹐印順法師著﹐正聞出版社。
[16] 大正藏三十八冊﹐p786c。
[17] 大正藏十冊p858ab。
[18] 《華雨集》(四)﹐p210。
[19] 大正藏四十八冊p529c。
[20] 大正藏三十六冊p673bc。
[21] 大正藏四十冊p212abc。
[22] 大正藏三十八冊p552b。
[23] 大正藏三十八冊p833a。
[24] (1)大正藏四十七冊﹐p346b﹔(2)大正藏四十七冊﹐p346c﹔(3)大正藏四十七冊﹐p346c~347a。
[25] 大正藏三十九冊﹐p954a。
Cool
回頂端 向下
風之海平
群組:一般會員



性別 : 男

文章數 : 9
功德 : 70728
威望 : 5
注冊日期 : 2011-05-02
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: 風之海平
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Empty
發表主題: 回復: 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   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 I_icon_minitime2011-05-12, 4:11 pm

引言回復 :
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
那要看當事人是否已滅煩惱.......
回頂端 向下
 
轉貼:淫欲是否為生死根本
回頂端 
1頁(共1頁)

這個論壇的權限: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
非東方禪法學會網路論壇 :: 討論區 :: 禪法討論室-
前往: